折花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 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。
“此诗借游览古迹,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、辅佐两朝、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。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,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,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。全篇由景到人,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,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,章法曲折宛转,自然紧凑,顿挫豪迈,几度层折。全诗所怀者大,所感者深,雄浑悲壮,沉郁顿挫,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。”
“此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,以寓目山河为线索,把“凤凰”的高飞与“凤凰台”的“空”,“登临”的内在精神与“埋幽径”、“成古丘”的冷落清凉;“三山”、“二水”的自然境界,与忧谗畏讥的“浮云”惆怅和不见“长安”无奈凄凉,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,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和深沉的历史感,使诗中回荡着充沛、浑厚之气。气韵高古,格调悠远,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。”
“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,随即用“浪淘尽”,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,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。然后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,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、气度、功业的追念,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、功业未就、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,和词人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。全词雄浑苍凉,大气磅礴,笔力遒劲,境界宏阔,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,被誉为“古今绝唱”。”
“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,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,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,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、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。曲中“枯藤老树昏鸦”与“小桥流水人家”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,将哀物与喜物放在一起,形成鲜明的对比,反衬“天涯”人的思归愁绪。”
“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,词人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,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。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词人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,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,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,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。全词语言明净、凝练、优美、清新,以问起,以答结,由问天、问人而到自问,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、流转自如的艺术结构,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,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。”